(资料图)
近日,“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引发网友热议。7月25日,南京地铁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发现后会做出相应处罚。而据涉事女子在社交账号所写,这并非“罚单”,其实是一张“禁止行为告知单”。
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主要是出于乘客安全和地铁行车安全的考虑。喝水可能导致水滴滑落到地面,增加其他乘客滑倒的风险,或是招来虫子咬断电路,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中,对于饮食、吸烟、乞讨、卖艺,使用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等行为有着明确的禁令。
向乘客开具禁止行为告知单,未对乘客进行实际处罚,从地铁管理的角度看,能够起到法律知识普及和合理劝解的作用,的确很有必要。然而,“南京地铁上不能喝水”一事引起巨大争议表明,一方面,普法宣传工作仍有待加强,很多乘客可能还不知道有这一规定,或是存在一些误解;另一方面,列车安全领域的相关规定需要兼顾大众认知,体恤一些乘客的饮水需求,尽量做到人性化、柔性化。
地铁运营服务管理,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的核心。地铁线路有长有短、乘客有老有少,每个人对于饮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执法人员不能一味禁止,而应本着规范乘客行为、维护地铁运营秩序的原则,灵活调整管理力度。
对违规行为该管必管,但具体管理措施,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水泼洒出来对他人造成影响,或者造成设施设备损坏、被人投诉,那么依法是要处罚的,甚至要对明知故犯者从严处罚。换言之,如果乘客只是因不清楚条款而轻微违规、首次违规,或有特殊情况,需要在车厢内饮水,那么口头制止、警告或许更加合适。情况不同,对违规饮水者也应采取有的放矢的处理方式。
此外,针对“地铁内喝水是否违规”一事,有媒体了解到,成都地铁“禁止饮食”的概念里仅包括食物,不包括饮品。其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禁止喝水可能会使乘客不适,因此我们在倡导乘客文明出行的同时,还是允许在车厢内饮水的。”一些城市也把在地铁站台内增设直饮水点作为惠民便民的举措之一。这就说明,南京地铁把饮水划入禁止饮食的范围,其争议性不只是在执法方式,也可能存在于决策环节,如何完善、改进值得进一步探讨。
“乘客在地铁上喝水被开罚单”这一生动案例告诉人们,在乘坐地铁之前,应该了解乘车规则和礼仪,避免让自己和他人陷入不必要的麻烦;执法部门则要尽量避免一刀切,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尽量人性化、柔性化,这样才能收获民意的支持与肯定。(正观评论员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8-17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聚焦百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