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作为首府经济发展的主要城区,是众多金融机构所在地。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纠纷,对防范金融风险、服务保障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赛罕区人民法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组织开展全链条要素式审判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确定链条要素式审判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试点案由及试点法院的通知》工作要求,赛罕区人民法院党组主动“揭榜领题”,强化交卷意识,作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要素式审判试点单位,积极探索要素式审判新模式,搭建“金融纠纷一体化”平台,将创新科技成果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批量化、智能化,从金融立案、立案庭到业务庭室多方通力协作,全方位提升司法效能。
“金融纠纷一体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业务模式工作亮点
批量化:“诉”、“立”、“审”全流程批量化处理,开启金融类案件办理“加速器”。
金融案件具有案件量大、案情相似度高的特点。针对金融案件这两个特点全流程覆盖批量处理模式,立案阶段支持批量立案申请、审核、分案等13个批量操作功能点;办案阶段支持批量排期、制作文书、事实认定等26个批量操作功能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官流程化的工作量,极大地提升法官办案效率。金融类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58天降至25.3天。
智能化:文书制作“黑科技”,海量文书“秒”生成。
传统模式下,法官通常使用纯手工辅助外部工具的方式制作裁判文书,对于案情比较简单的金融案件,制作50个案件的裁判文书需要2至3天完成。在海量的金融案件面前,法官工作压力增大,要素式审判智能生成文书功能支持从案件要素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点击操作便可自动生成裁判文书。在文书制作“黑科技”的加持下,制作50个批量案件的裁判文书只需1秒钟,裁判文书完整度高达90%以上,有效辅助了法官办案,提高了审判和撰写判决书效率。
下一步,赛罕区人民法院将不断加强审判执行态势分析,探索改革创新模式,提供高效司法服务供给,优化地域金融司法环境,切实防范金融风险隐患,厘清市场规则,以更大作为护航首府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谭彦
编辑:姬 磊
初审:张姝宁
复审:郭建国 陈臻
终审:王 鑫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8-17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聚焦百姓
更多>